吴云根
吴云根(1892-1969年),又名吴芝莱。1892年生于宜兴和桥,14岁拜汪升义(汪生义)为师。1915年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任技师、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、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任技师、1954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、1955年11月开始为紫砂厂招收第一批学员传授紫砂制作技艺、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“技术辅导员” ,成为著名的“紫砂七大名艺人”之一。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培养出了如高海庚、汪寅仙、吕尧臣以及葛明仙、何挺初、范洪泉等极有影响的紫砂艺术大师和名家。
顾景舟
顾景舟(1915-1996),原名景洲。别称:曼希、瘦萍、武陵逸人、荆南山樵。自号壶叟、老萍。宜兴紫砂名艺人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。18岁拜名师学艺。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。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。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,带徒徐汉棠、高海庚、李昌鸿、沈遽华、束凤英、吴群祥等人。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,在港、澳、台、东南亚影响特大,被海内外誉为“壶艺泰斗”,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、文物馆收藏。
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,名号最多的一位,他本名景洲,后改名为景舟、名号有曼晞、瘦萍、武陵逸人、荆南山樵及壶叟等。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。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,技巧精湛,且取材甚广。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,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,世称“一代宗师”、“壶艺泰斗”。
一件完好的宜兴紫砂壶,必须是作品本身能够抒发艺术语言,令人油然而生一种美好的艺术感受。一是要给人一种美的外在形象,二是要散发美的情趣,三是要有美的艺术内涵。如果能做到三者皆备,便达到了精气神融会贯通的境界,就能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,那才是一件上乘的作品。
蒋蓉
蒋蓉(1919- 2008),别号林凤,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潜洛人。1995年被授予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称号。 蒋蓉的作品在中国紫砂工艺史上技术精湛,生动具真,别树一格,成为中国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女工艺美术大师,现任中国美术学会会员,中国工艺设计协会委员,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。 蒋蓉作品曾在全国工业会议上评为“特等奖”,并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东南亚等国家制作礼品。1956年,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她为紫砂工艺“技术辅导”,这在当时历史情况下是工艺界的一种最高荣誉和待遇。
壶是人做的,壶与人又有不少相似之处,用心观察,你会发现同样造型的壶,不同的人做,就会产生不同的韵味,有高雅粗俗之分,有霸道儒雅之分。做壶是做艺, 做艺如做人,需要全身心投入,要认真做人、认真做艺,不要把造型、做工勉强带得过的壶给人,这样对收藏者是极不负责任的,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。不要看 今天带得过去了,随着时间的推移,后人会评价这把壶,也会评价做壶人的艺品。艺术上对别人负责,实际是对自己负责。
谭泉海
谭泉海,男,1939年生于江苏宜兴和桥镇,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著名老艺人任淦庭学陶刻,长期从事陶刻装饰工作中,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高级工艺美术师、无锡美术家协会会员。陶刻作品曾获莱比锡国际金奖,曾到台北和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画展览,曾任宜兴市人大副主任。第七、八、九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做陶刻的,功夫在陶外。我每天都要练字画画,连篆书、楷书、隶书、草书,写生和临摹古画。紫砂陶刻主要还是用线条的粗细浓淡、软硬远近来反映。我一般是做 工笔,工笔有内容,陶刻容易表现。紫砂壶本身很古朴,你把很多颜色弄上去,就不行,破坏了紫砂器浑朴天然的本质,不能很好的反映紫砂本身的质地效果。紫砂 作品要加装饰,不能和紫砂本身的特色相冲突。我们讲的墨分五色,如黑白照片的效果,也很好。我的工艺追求是出了凸显紫砂的质地特征之外,也注意反映陶刻的 用刀特色。
吕尧臣
吕尧臣,宜兴人,生于1941年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。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。四十余年的陶艺生涯,新品层出,风格韵秀而古朴。尤独创之“吕氏绞泥”出神入化,堪称一绝,海外有“壶艺魔术师”之称,作品与“黄金争价”,屡为“故宫博物院”、国务院、“紫光阁”等单位收藏。
顾绍培
顾绍培,字陶园顾,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、中国陶瓷协会会员。1958年,顾绍培进入宜兴紫砂厂,师从陈福渊,后得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长期指导。曾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、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、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。
我认为搞紫砂壶造型设计,一定要有节奏感,作品的节奏感越强,紫砂的韵味越足。只做小的,放不开,如同绣花一样;做大的,能掌握作品的气度、骨架。如同古 代的青铜器一样,它象征的是一种权利,所以它的造型有气度、有力度,有一种不可动摇的霸气。我把古代青铜器的这种霸气吸收到紫砂大器的造型上来,紫砂大器 的造型也要有霸气、有力度。要大气,就要掌握它的韵律、节奏,再加上平衡、和谐,就产生了韵味。
鲍志强
鲍志强,字乐人,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,中国陶瓷艺术大师,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,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,宜兴市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副会长,宜兴市美协副主席,现任中国紫砂博物馆总工艺师,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、宜兴紫砂工艺厂总工艺师。 现为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理事、中国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陶瓷艺术评审第五届、第六届评委、中国工艺美术(国家级)大师作品展评评审委员。
乱刀,乱中不乱,它是有规律的,在乱中要表现墨韵的味道,针对画面的要求,要合理的去运用。我在陶刻上,一般还是喜欢线面结合的运用。有块面、有线条、有 粗有细,这样有对比。要达到这种要求的话,在一些刀法的运用上面,就要根据对象的要求来进行变化。如果死搬硬套过去的那一套刀法,要表现某些对象就没有办 法了。你要刻出按照自己的艺术眼光来表现的这个形态的话,就必须要琢磨自己形成的这种刀法并灵活运用它。
评论